深圳左堂雕塑,專業(yè)雕塑設計與雕塑制作,行業(yè)先鋒。致力于金屬雕塑、不銹鋼雕塑、鑄銅雕塑、鍛銅雕塑、玻璃鋼雕塑、仿砂巖雕塑、石材雕塑、泡沫雕塑、城市雕塑、園林景觀雕塑、校園雕塑等。電話:0755-27215199,網(wǎng)址:www.bluebirdbakehouse.com
奧古斯特·羅丹的雕塑《吻》是最為人知的雕塑之一,它描繪了人的肉欲之愛但是這該雕塑卻有糾葛而又充滿爭議的歷史。
奧古斯特·羅丹的紀念大理石雕像是肉欲之愛最為人知的雕像之一,該雕像中全身赤裸的戀人深情款款,有一個簡潔的名字《吻》。雕塑《吻》中,奧古斯特雕刻的人體雕像皮膚光滑柔軟,與他們坐的表面粗糙的巖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羅丹創(chuàng)造的這對戀人是永恒而又理想化的:很顯然展現(xiàn)了俗世人們對愛欲的癡迷。
羅丹在世期間他完成了《吻》雕塑的三個版本,每個版本都比正常人體大小要大。最早的版本收藏在巴黎的羅丹博物館。羅丹博物館坐落于原畢洪宅邸(Hôtel Biron),該住宅是一處宏偉的18世紀宮殿,羅丹直到1917過世之前都把此處當作其在巴黎的工作室,羅丹博物館經(jīng)過大面積的重新裝修后將在本月重新對外開放。
羅丹博物館過去一直是巴黎最羅曼蒂克的地方。現(xiàn)在經(jīng)過裝修;它依然是最浪漫的地方,而且其魅力更加吸引人。羅丹博物館也足夠稱得上是年輕戀人的圣地。雕塑吻擺在博物館里明顯的位置,一進入博物館就能看到它立在一樓的中間。
雕塑《吻》擺在博物館里明顯的位置,一進入博物館就能看到它立在一樓的中間
雖然雕塑《吻》看上去歡快明媚,簡單而又無憂無慮,但是它背后誕生的故事卻是曲折起伏。比如你知道羅丹的這對戀人其實是來自但丁的《地獄》中一對受到詛咒的偷情男女。
該雕塑的原型可以追溯到1880年羅丹年近四十的時候。羅丹出生在巴黎的工薪階層,父親是一個警局文員。當時他已經(jīng)名聲在外。在那一年,他首次受法國政府委托為一座新建裝飾藝術博物館設計一對紀念銅門。
羅丹一開始決定他計劃在左邊的門中間以浮雕的形式雕刻出這對戀人禁忌的愛
他一開始選擇但丁的《地獄》作為主題。選題以后,他計劃在左邊的門中間以浮雕的形式雕刻出這對戀人。浮雕名為《信仰》,表現(xiàn)出保羅與弗蘭切斯卡之間的禁忌之戀,但丁在地獄的第二層碰到了他們,他們因為偷情而被席卷到風雨旋渦之中,這對苦戀之人是19世紀藝術中非常流行的主題。
根據(jù)13世紀的原版故事中,弗蘭切斯卡和保羅坐在一起讀愛情故事小說的時候墜入了愛河,但是弗蘭切斯卡的丈夫也是保羅的兄弟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奸情,于是就刺死了兩人。羅丹決定塑造出這對戀人初次接吻的時刻。如果近距離看。你可以看到一本書從男子左手中滑落了。
然而在1880年中葉,建造博物館的計劃泡湯了,羅丹的《地獄之門》在他死后才被澆鑄成銅像。然而到1886年,羅丹決定用淺浮雕的形式表現(xiàn)出弗蘭切斯卡和保羅這對苦戀之人。
羅丹在1898年為巴爾扎克設計的紀念雕像在克里斯蒂娜·萊蓬特( Catherine Lampert )看來是羅丹最激進的一件作品
接下來的十年,在羅丹的工作室中《吻》一直沒有完成,因為他在忙其他事。在1898年,然而羅丹決定在的沙龍年展上展出《吻》和另一件名為《巴爾扎克》的作品,藝術歷史學家和研究羅丹的學者克里斯蒂娜·萊蓬特( Catherine Lampert )把《巴爾扎克》稱為羅丹最激進的一件作品。
雕塑《巴爾扎克》中作家巴爾扎克身披睡袍,胯部異常凸起,該雕塑遭到人們的嘲笑。而《吻》一面世立即受到人們的熱捧。很快世面上就出現(xiàn)了改雕塑不同大小的銅制版本,到1917年為止,該雕塑有300多件的復制品。萊蓬特解釋道:“《吻》這件作品讓人們想到羅曼蒂克和年輕人肉體上的激情。”
羅丹在世期間他完成了《吻》雕塑的三個版本,每個版本都比正常人體大小要大,其中的銅雕像位于巴黎
在2000年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開館后,這座雕塑就被移到了新開的美術館,被落寞地擺放在廁所旁邊。
半個世紀以后,雕塑《吻》在英國再次引起爭議。多年以來,《吻》一直被放置在泰特美術館的圓形大廳中央,但是在2000年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開館后,這座雕塑就被移到了新開的美術館,被落寞地擺放在廁所旁邊。
2003年英國藝術家科妮莉亞·帕克(Cornelia Parker)受邀參加泰特三年展,她決定讓雕塑《吻》重回泰特美術館的重要的位置,只是她對雕塑做了改變,在雕塑上纏了許多線。這讓人想起了戰(zhàn)時紐約臭名遠揚的超現(xiàn)實主義展覽,該展覽由當代藝術家馬塞爾·杜尚設計,他在許多展覽空間中都用了許許多多的線,這些線組成的網(wǎng)把其他藝術品遮蓋住了。
帕克在解釋她的作品《距離》(Distance)(就是雕塑《吻》纏了很多線)時說:“這就像是羅丹和杜尚兩種風格之間的抗衡。我一直熱愛羅丹的作品,但是我更喜歡杜尚。此外我還覺得雖然《吻》是泰特美術館中最著名的雕塑而且人們喜歡這座雕塑,它依然變得有點老套了。我想要讓它重獲得那種過去所擁有的復雜感:這種復雜感可以是折磨人的,不僅僅是羅曼蒂克。所以我纏的這些線代表了關系之間的復雜糾葛。”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帕克的點子。批評性的文章也很快出現(xiàn)在媒體上,帕克回憶說:“有些讓我很受傷,但是我都不感到吃驚。也許我對這件偉大雕塑的所作所為似乎有點自大。”有一個感到憤怒的參觀者甚至用剪刀剪斷了帕克的幾根線,后來保安趕到制止了其行為。帕克表示:“我只是重新把斷掉的線結起來然后放回去。這讓這個作品少了幾分詩情畫意,多了幾分朋克感。我幻想杜尚也會享受這一時刻,所以我應該也享受這種情況。實際上,這是我最喜歡的作品。”
當然,杜尚在20世紀上半葉創(chuàng)新的概念藝術當然和羅丹賞心悅目的雕塑用很大的區(qū)別。然而羅丹同樣也是一位創(chuàng)新者,萊蓬特解釋道:“當男女模特在他面前搬出親密的造型的時候他的靈感就被激發(fā)了,雕像中戀人的姿勢呈360度,這也仍舊有一種令人窒息的美同樣也是非常超前的。他也是對女性肉欲體驗充滿好奇的首批藝術家之一。”
羅丹對女性性欲的好奇更加體現(xiàn)在羅丹博物館中的藏品,如《眾神的信使伊麗斯》
從某種意義上講,《吻》中也能體現(xiàn)出羅丹的這種好奇,雕塑中的女子熱戀的回應了男子的欲望(據(jù)傳,《吻》中女子的靈感來源是羅丹的情人雕塑家卡米爾·克洛岱爾(Camille Claudel)但是羅丹是在遇到卡米爾之前開始創(chuàng)作《吻》的)
然而羅丹對女性性欲的好奇更加體現(xiàn)在羅丹博物館中的藏品,如《眾神的信使伊麗斯》(Iris,Messenger of the Gods)(1895),在該作品中一個無頭的女子懸在半空中,她的動作就好像是一個興奮的康康舞者,右手抓住腳,好展示出她的性器。
雕塑《吻》沒有如此的激進。一個吻,不像性器官是對欲望一種純潔的充滿滋味的呈現(xiàn)。也許這就是為什么羅丹本人也輕視該作品:他曾經(jīng)把這件作品稱為是循規(guī)蹈矩的小裝飾品。然而就如帕克纏上去的線,如果我們知道《吻》背后的故事我們就會對它有不一樣的感受,會讓我們有一種興奮的感覺。
也許俗話說得對:真愛看似美滿,但是過程卻艱辛。
(來源:鳳凰藝術)
掃描或長按二維碼加關注,也可搜索微信公眾號“左堂雕塑藝術”加關注。